「浅析系列」《孟子》(滕文公上)第四节
2020-10-09 22:06:03
  • 0
  • 0
  • 0
  • 0

此节内容看似偏多,但是若能段落整合,不难看出头尾呼应与中间另段的效果。

赏析:头尾呼应

在开始一段中,陈相抛弃了陈良的学说而去和农人许行学习;而在最后一段中,陈相因为没有完善的人格,而被许行的作为完全的误导,甚至产生了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误解,最终只能在孟子严厉的教导下,归正自己的想法。

引申1:按照历来,学生应在学校里学习,学习到自己拥有完善人格(是非对错观,判断能力、分析力、综合能力、决策观、人生观等,正因陈相还未完全学习到陈良的思想,没有完善的人格,从而走入了许行的误区)之后再去处世为人。如此一来,才能不让自己对社会上的事情产生偏见或是误解。然而,现如今,其一、学校里不再教人性、人格之类的东西了;其二、也没有真正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了;其三、学习了一些专业的事情就去拥有自己的工作了;其四、(对于工作者而言)还没有拥有完善人格,就步入社会,因社会不同时段所需的不同专业,产生了需求分化,人才分化,贫富分化,社会分化,从而导致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社会认知不同,整个社会如同一盘散沙,(对于学者而言)很多学者并没有经过完善的人格教育,从而导致其说法与言论有着很强的偏向性,甚至是以偏概全的存在。不仅误导了自己的人生,还可能误导别人的人生。使得真正的社会向心力从来没有正确的在身边出现过。

换言之,学校里教的东西和学生所学的东西,应该是偏向于完善的人格之类的东西的,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存中,有着不偏不倚的各项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的在社会上立足,才可能立于真正的不败之地。

另:简而言之,在学生没有真正学习到使得自身有着完善人格的东西之前,是不能向专项研究人员学习的,否则定然会有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如同文中的陈相(未拥有完善人格)与许行(农业专业人士)一样)

引申2:学习一个内容,有其最低有效性,若没有坚持学到这最低有效性,很容易像陈相一样抛弃原来必须所学的东西,而转向另类的或是片面的教育实质。

引申3:其实,真正的教育是人格教育,一旦有了完善的人格,人类可以适合于各种领域的涉猎(只是有些领域依靠天赋、兴趣、专项能力罢了),且根本不需要害怕自己会对这些专项的东西有偏见或是误解。

中间段:陈相步入了凡事必须由君王一个人来完成的误区,受到了孟子严厉的教育。

正引:在完善人格之后,每个人因其天赋、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而拥有了自己的专业,人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专业而为共同的世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社会乃至世界才不会因为缺失了什么而无法正常运作。且在坚持自己的专业的同时,并不能跟随社会的导向而放弃或是转移自己的专业,为了利益或是某种趋动而违背自己的初心或是完善的人格,这样的行为都是为人所不齿的。哪怕社会风气再如何恶劣,除非你所坚守的东西本就是错误的,或是早已被淘汰的时代糟粕,否则,只要你能够一直坚持到最后,你定然能比别人更成功、更喜悦、更幸福。因为,你有你自己的信念,你拥有过斗争的过程,在如此的斗争之后又能幸运的存活下来的东西,你会发现它无比的珍贵,你会由衷的感谢它陪伴你度过的这些时日,以及与它一起成功的辉煌时刻。

侧引:每个人能够兼顾的东西由每个人的脑力、天赋决定,有的人一生只能专精一个内容,而有的人一生可以专精N项内容。不管是一个也好,N个也罢,千万不要只有半桶水的心态与结果,哪怕有着兼顾多项的能力,也得一项一项的来到达其最低有效度,再尝试着兼顾他者。只有这样才能够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而不是失败在半山腰上,自我满足,等到人生结束之时再来长吁短叹。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