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安全感指数降低到近乎为0时情绪给身体机能的信号
2019-01-05 19:01:40
  • 0
  • 0
  • 2
  • 0

注:本文只考虑精神(情绪)因素所导致的焦虑原因,病理、生理因素等不在本文考虑范围内,虽然会参杂一些肌体功能的说明,但并不代表权威说法。

先来说说安全感指数,(如果安全感指数在某某人的某某研究课题或是报告里有提及,可以完全参照其说法,此间只是把安全感指数与焦虑拼合一起来以这样的角度分析或是探究焦虑情绪发生的原因)。安全感指数,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心理稳定指数,不单单代表害怕、勇敢等情绪,而是这些情绪的集合体。作为人类而言,应是生活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用定数活下去的群聚的个体,而并非完全意义上依靠变数来生活,换言之,人类若是完全依靠动荡、变数来生活的话,人类是无法正常生活下去的,另言之,人类必须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数,这才能生存,才能追求生活,才能渴求生活质量,才能到达一定的生活品质或是水准——可以动荡,但是这“动荡”的时日定然占据整个生命历程的至多十分之一,一分努力,九分稳定(看似努力只占了生命历程中的一分,但是若把所有的努力份额就那么浓缩到一分当中去,可以说这“动荡”指数是相当高的,并不那么容易稳定)。而且,安全感指数随着社会的节奏的快慢会有很大的运动幅度,当周围的变数完全充斥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若他可以完全操控与把握这些变数,那么,他的生活即是充实的存在;若他只能处理50%的变数,那么,他的生活即是稳定的存在;若他只能处理10%不到的变数,那么,他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就是焦虑的存在;若当他能够处理近乎于1%不到的变数,那么,他的精神即将崩溃(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件事情就能让一个人的处事能力降到10%甚至以下,而不需要更多的事情就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崩溃,那就是情感类,人伦类,心灵类事件)。

当然,随着情绪与精神的波动,生理机能也一定会随着一起发生变化,有一些是先天机能的不足,这一类会首当其冲的让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还有另外一些就是在平日生活中自己最不关切最不注意而往往是最为致命的小细节,小内容,在情绪波动的同时,也带出或大或小的情况或是毛病,使得本身脆弱的情绪再加上脆弱的身躯,雪上加霜,让自己不知道到底是身体出了问题还是情绪出了问题。但,这一块的辨别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给身体看医生,再自己分析自身情绪动荡的原因,或是直接找寻精神、情致类医生,把身体和情绪一起看医生,一股脑儿的解决心理、生理上的双重问题,随后把这次就医的过程当作日后自身情绪转折的一个自我拯救药方,试着自己来解决一切。所以,其实来说,焦虑理应先是情绪、精神类疾病,再是生理、机能类疾病,分清先后对自己的生活定然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若是真正意义上把焦虑定义成精神、情绪类疾病,在其解决过程中有时简单的像举手投足,但有的时候却比登天还难,这,都是因为精神与情绪无法具象化,有时,无法用主观臆断,看不见,摸不着,但事实存在,不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有时,过了一个阶段,其焦虑本身就烟消云散了,人们的精神又再一次好起来了,想要重新获得这样的情绪都无法重新获得。这时,很多人会觉得焦虑的情绪是焦虑自身主动找上人们的,人们只有被动的受其伤害与侵蚀,其实这种认知半对半错:对的那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生活遭受了外界(三界六道)的影响;错的那一部分,是在没有外界影响的基础下,所有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在内,几乎都是人类自己找上门的,关乎于人类自身的执念或是人性弱点。换言之,正因为人类的存在,焦虑等情绪才会存在,若是没有人类,则焦虑等情绪将不复存在,既然人类作为情绪的主体(或是主宰者),就有掌控情绪的本领或是功能,而这掌控情绪的能力甚至与人类自身其他的能力一样重要或是更为重要,言其至者,能够主宰自身情绪的种族才算是真正的人类(灵长类);言其陋者,无法主宰自身情绪的人类一直属于婴幼儿的存在。

所以,若是能够把焦虑情绪不区别于喜怒哀乐等最为基础或是最为普通的情绪来思量的话,就会知道,焦虑的存在可能就是喜不是喜,怒不是怒,哀不是哀,乐不是乐的一种非常纠结的情绪,也可以说是让人类再次认知喜怒哀乐的真实感觉到底是如何的一种渠道。

总而言之,焦虑的存在,是正常的,是人类情绪环节中的并不那么次要的一环。每个人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不尽相同,若真要从根本上戒除焦虑的产生,我想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真实的面对生活,让生活中的每一环给予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哪怕天崩地裂,哪怕日月无光,哪怕五彩斑斓,哪怕心花怒放,都真实的去面对,真实的去感受,真实的去认知,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喜的时候就喜,怒的时候就怒,哀的时候就哀,乐的时候就乐,让喜怒哀乐代替焦虑的存在,不仅解决了焦虑的本身,更让自己活的轻松、愉悦(不要觉得生活只有开心与快乐,只有开心与快乐的情绪或是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不真实的生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